假山誕生源于自然山水,是祖國大好河山、丘壑林泉的藝術再現。由于各種山川地貌、自然環境、山石資源、民俗風情、文化修養及藝術鑒賞水平不同,其意境及構思各有異別。蘇氏山水集眾家之長,于假山假樹聞名于世,不僅突顯出山明水秀的江南風光的秀與巧,還結合北國遼闊山河的奇與峭,悠然成畫,品味非凡。
假山是自然美景的濃縮精華,是大自然無限風光的縮影,展示著高雅優美的意境。傳承假山石塑的藝術大家---蘇克非先生,另辟蹊徑,把傳統的假山盆景擴大化,無限接近真實景觀,正如宋代畫家郭熙在《畫論》中說道“山以水為血脈,以草木為毛發,以煙云為神彩;故山得水而活,得草木而華,得煙云而秀媚;水以山為面,以亭榭為眉目,以漁釣為神情;故水得山而媚”;蘇克非先生結合假山特點,他突破盆盎的局限,縱橫馳聘的抒發情感,為山體塑型,黃山“新安大好山水”是繼“深圳東部華僑城”后的又一個佳作。
“新安大好山水”是根據山體原貌人工改造而成,把傳統假山設計遷移到了自然景觀中來,取景于自然,高于自然是藝術大家---蘇克非先生的一貫手法,改造山體是一項藝術活,為了更深入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,蘇克非先生查閱了許多文人典籍,融入了自然景觀之中。此舉被譽為“無聲之詩,立體之畫,有生命的雕塑”。“新安大好山水”假山之美,韻律自然,詩畫意濃,口人心弦,能怡情養性,陶冶性情,賞者延年益壽之說也不為過。
為增添景點觀賞性,蘇克非先生根據史書記載,把曾經對“新安大好山水”摩崖刻字的文人雅士墨寶匯總起來,重現當時摩崖石刻巨作。摩崖石刻本身不僅是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,許多摩崖石刻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題,書法精美,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。同時,這些不同年代、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,或富于天然之意趣,或體量巨大、氣勢恢弘,或為名家手筆,為秀美的自然風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內涵。
摩崖石刻:朱熹題字“新安大好山水”
正中間的巨幅石刻為朱熹題字:新安大好山水。新安大好山水得名于南北朝,是梁武帝對新安太守徐摛說的話。朱熹成題字刻于歙縣長陔南源寺后燕石巖上,現仍殘存,蘇克非先生引用朱熹的題刻,十分到位,朱熹是徽州文化的代表人物,宋朝大儒,他的地位在整個新安歷史上無出其右者。“新安大好山水”摩崖石刻面積一萬多平方米。以徽文化為主題,對地質災害整治山體坡面進行藝術化的設計和施工。萬丈絕壁上題刻朱熹手跡“新安大好山水”,一側的大瀑布更添磅礴氣勢,是全景的焦點;左段危亭之上可賞江山麗景,右一處石刻上刻有新安畫派諸賢的名字,供人們緬懷先賢。
摩崖石刻體現出的是微文化的底蘊,藝術大家—--蘇克非先生不僅對假山及摩崖石刻都有著入木三分的探索,將自然界中的崇山峻嶺、奇峰異石、深壑峽谷、飛瀑流泉、古樹芳草優美景觀與當地文化底蘊有機結合,形成了一種立體藝術,是自然與藝術的高度結合。蘇克非先生深入自然,了解自然,認識自然,再現自然的真諦,把假山、文人墨寶融入景觀中,達到以假亂真的境界。造就了中國最大的摩崖石刻墻,同時蘇克非先生也被譽為“園林藝術界”的“造假”第一人。
藝術源于生活,蘇克非先生對生活充滿著熱誠和追求,為壯麗山河增添許多人造奇山異景,如【東部華僑城】、【海菲德小鎮】、【 “茶溪谷”生態大棚】、【新加坡名勝世界】、【深業地產紫麟山】、【梅州客天下旅游產業園】、【黃山“新安大好山水”】、【上海“迪士尼”】等等。在生活中發現美,創造美,分享美。這就是蘇克非先生的藝術源泉。經過多年的沉淀,假山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了人工造景上,為喧囂的城市帶來一份安寧,讓忙碌的人回歸自然,體驗自然之美。蘇克非先生帶領著山月園團隊默默的把自然搬到民眾身邊,為城市加分添彩。